11月7日新浪财经消息,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无疑是本次大会的焦点之一。作为进博会连续八年的重要参与者,普华永道将AI技术应用于税务管理与合规实践,税务AI应用亮相进博会。
展会期间,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数字产品及解决方案主管合伙人庄树清,她分享了AI赋能税务的创新路径与风控方向。
新浪财经:税务+AI方面,普华永道是如何与哪些专业机构合作的?这种协同关系是怎样的?
庄树清: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以来,我们就开始积极探索AI技术在税务领域的应用。我们最初与头部AI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大模型能力,结合我们自身税务科技团队的落地经验,搭建了内部的税务知识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Tax AI Workspace的税务AI平台,这个平台落地后,对我们日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有很大提升。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已有众多具备强大语言模型能力的厂商。我们也在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与更多大模型厂商合作,将他们的模型能力接入我们的系统。目前我们的税务AI平台支持多种模型接入,实现了多模型协同的架构。
新浪财经:从市场角度看,机构对于税务智能化的主要期待是什么?
庄树清:税务智能化是企业财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阶段。过去几年,很多企业已完成财税数字化建设,实现数据打通。而AI的出现,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在智能分析和风险判断上实现突破。从市场需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法规理解与合规判断。企业客户面对的税收法规变化快、体系复杂,他们希望能精准检索法规知识,并获得模型辅助判断。例如,某项新政策的税收影响是什么、有没有类似案例等。通过大语言模型与税务法规数据库的结合,可以实现更智能的法规解析和合规建议。
第二,发票与票据管理。企业在电子发票、跨境发票等环节积累了大量票据和文档。AI的优势在于可以从海量文件中自动识别、解读、提取关键数据,生成报税分析,帮助识别申报风险,提升税务处理准确度。
第三,税收风险管控。在数字化转型后,数据流转加快,企业也更希望AI能从多源数据中挖掘潜在风险。借助大语言模型,企业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快速发现上下游数据的异常关联,实现更智能的风险识别和管理。
新浪财经:税务处理往往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对于这些数据接入AI系统,你们是如何把控的?
庄树清:确实,财税数据高度敏感,尤其涉及客户的经营和财务信息。我们内部制定了严格的保密与安全规范。如果是涉及客户数据,绝不允许上传至任何公开的AI工具或外部云环境,而是通过内网系统在安全环境中处理。我认为,企业在应用AI时,也应审慎评估数据架构与安全策略,包括选择可信赖的云服务商、设置合理的防火墙和权限管理等。在AI时代,信息安全的边界更模糊,我们认为“数据可控”依然是企业应用AI的底线。
新浪财经:您认为哪些行业对“税务+AI”的模式接受度更高?
庄树清:其实各行业在税务管理上都有共性痛点,比如合规申报复杂、风险监控压力大、人工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都推动企业希望借助AI提升效率。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最初将AI视为合规工具,如今已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
目前,头部企业的投入尤为积极。一方面,他们面临更复杂的税务环境和更高的合规要求;另一方面,经过多年数字化建设,这些企业已具备完善的数据基础,为AI落地提供了条件。此外,随着AI大模型和Agent成本的显著下降,AI在税务领域的应用门槛也在降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在税务决策、风险管控和业务分析等方面使用AI工具。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