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期,各保险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完毕。据统计,在156家产险、寿险公司中,共有4家险企因风险综合评级未达B类(即未达标)而使偿付能力出现“亮红灯”,另有1家险企成功“摘帽”恢复达标。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要达标,需要同时满足三项要求,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和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任何一项不达标,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未达标的4家险企在偿付能力充足率等定量指标上均符合要求,问题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突出风险。中小险企公司治理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四家险企亮“红灯” 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截至三季度末,华汇人寿和亚太财险、安华农险、前海财险是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的四家险企,均未达到监管所要求的B类标准。各家公司风险成因各有侧重,但公司治理薄弱是共性问题。
华汇人寿是名单中唯一的人身险公司,其风险评级不达标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迟迟未完成,早在2022年一季度监管部门就将华汇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下调为C类。时至今日,该问题已拖延约三年半仍未彻底解决。
受此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几近停滞。今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仅0.01亿元,同比下滑6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到80%,急需的资本补充方案亦未真正落地。
亚太财险2024年第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从B级下滑至C级,且2025年前三季度持续维持 C级,并被暂停了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资格。核心原因在于股东股权乱象与公司治理短板的叠加影响。
“泛海系” 深陷债务危机后,其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所持有的51%亚太财险股权不仅被质押冻结,还被拆分为三笔进行司法拍卖,即便起拍价低至评估价5.6折,仍遭遇流拍窘境。
另一大股东重庆三峡果业集团同样深陷债务纠纷。今年6月三峡果业持有的亚太财险10%股权,由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抵偿给城泰(青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针对指标异动造成的风险,亚太财险表示已对波动异常的指标进行回溯分析,明确成因并加以完善,并将在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力争改善各项指标。
安华农险在报告中表示,其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安华农险董事长职位空缺多年,总经理人选也长期未正式任命,高管层的持续 “真空” 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2025年9月,比亚迪关联方融捷集团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32.719%,为治理优化带来新契机,但股权调整后治理改善尚需时日。安华农险在报告中表示,“根据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有关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前海财险作为“宝能系”旗下的核心险企,当前正承受多重经营与治理压力。在股东层面,公司约60%的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凸显。人事方面,近一年内更换三任高管,管理层频繁变动,加剧了组织运转的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前海财险前三季度净亏损0.64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扩大近三成。综合成本率高达228.93%。在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是衡量承保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当综合成本率突破200%时,已远超盈利警戒线,此时承保端必然出现大幅亏损,且亏损规模会随指标攀升进一步扩大。
此外,公司还因向监管机构报送数据存在错误而被通报批评。对此,前海财险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评估期内已持续推进优化资本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提升产品运营等举措,力求改善评级、确保偿付能力充足。
华安财险 “摘帽”的借鉴意义
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华安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但二季度成功升至B类,顺利摘掉了“不达标”的帽子。
华安财险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自2024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扭亏增盈与风险化解”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压实各级管理责任,有序整改监管指出的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趋势。在此过程中,公司还推进了增资扩股工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治理方面的风险得到有序化解。
华安财险的成功“摘帽”表明,通过及时的治理整改和资本补充,险企的风险评级完全有可能实现逆转。
有财险公司总经理向界面新闻直言,公司治理的核心矛盾源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但国内外财险行业的治理逻辑与监管重点差异显著。“国外因股权分散,监管核心是防范职业经理人 ‘内部人控制’,而国内虽借鉴了不少国外治理的形式化规定,却未针对性解决本土核心问题,导致部分规定治标不治本。”
在他看来,国内财险公司的治理困境集中体现在三大痛点,一是管理层受短期绩效考核绑架,为追求保费规模等显性指标粉饰数据,牺牲长期价值;二是股东层面存在短期化倾向,国有股东受任期限制、民营股东不乏炒作牌照或占用资金等动机,难以形成长期共识;三是股权结构失衡导致股东博弈加剧,决策效率低下。
对此,他向界面新闻建议,想要提高公司治理,需同步推进股东治理共识凝聚与内部文化激励重塑。一方面明确3-5年中长期战略及可量化阶段性指标;另一方面打破 “唯保费论” 考核逻辑,将承保利润率、合规评级等长期指标纳入考核。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向界面新闻表示,中小公司需以合规文化为根基,从三方面强化治理:建立 “管理层示范+全员合规” 机制,将合规纳入考核,对虚假承保、理赔等行为零容忍;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保理赔全程可追溯,通过跨机构数据交互杜绝逆选择风险;组建专业化风控团队,整合多领域人才,借助大数据建模与外部数据完善风险评估。
从长期看,袁帅认为,中小财险公司需以治理优化为根基、差异化竞争为路径、资本整合为保障,在细分市场中构建“精准风控+特色产品+高效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头部效应加剧的市场中实现偿付能力充足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双重提升,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