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任雪松
当37岁的马龙第六次站上全运赛场,36岁的巩立姣带着膝伤实现女子铅球五连冠,苏炳添在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完成“最后一舞”……十五运的聚光灯下,老将的坚守与告别令人动容。而与此同时,一群年轻的面孔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掀起属于他们的青春风暴。
16岁的陈妤颉在百米跑道上如风掠过,以11秒10改写亚洲青年纪录,成为全运会史上最年轻的女子百米冠军。她冲过的不只是一条终点线,更是一道时代的标记。随后的女子200米决赛,她再以23秒02夺冠,展现出全面的短跑实力。
事实上,陈妤颉的崛起早有迹可循。今年5月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她以0.01秒的优势超越亚运会金牌得主佩雷拉珊蒂,终结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长达27年的“金牌荒”。这位出身运动世家的“小飞人”,从小尝试过跆拳道、网球,直到小学五年级才在跑道上找到真正的方向。2023年,14岁的她在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夺冠并追平赛会纪录,从此“小飞人”的称号不胫而走。
更难得的是她展现的体育精神。女子200米决赛后,她第一时间返回赛道关心摔倒的四川选手刘英兰;百米颁奖仪式上,她温柔扶起泪洒赛场的韦永丽,新老两代运动员的拥抱,成为十五运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田径场上,青春的加速度不仅体现在女子短跑。2000年出生的李泽洋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以10秒11的成绩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00后”男子百米冠军。颇具象征意义的是,此次男子百米决赛的8名选手全部为“00后”,这是自第十二届全运会以来该项目决赛首次没有苏炳添或谢震业的身影中国男子,可以说短跑也进入了新时代。李泽洋在赛后表示,请前辈们放心,他和其他年轻一辈运动员将继续扛起中国短跑的大旗。
跳高场上,邵雨琪以1米90的平个人最好成绩一跃登顶。她也成为本次赛事全场唯一越过这一高度的选手。跳过横杆后,邵雨琪把右手放在耳边,尽情享受观众的欢呼与胜利的喜悦。
从上一届的第八名到如今的冠军,她选择从1米75起跳的自信一举,仿佛是对四年前那个遗憾的回应。本次全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共有18名参赛选手,有17人从1米65起跳,只有邵雨琪直接选择了1米75作为起跳高度并轻松一次跃过。赛后面对记者的提问,她笑着说“上一届我的成绩就是1米75,我在想这次就要从这个高度出发。”
11月21日,邵雨琪发文表示:我不是大众口中定义的“标准”天才,我把每一小步都认真走完,感谢所有托举我的人,这份荣誉属于我们!
田径场之外,在泳池中、体操馆、攀岩墙……一大批平均年龄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们正集体崭露头角,他们用卓越的表现宣告了中国体育新生代的到来,也重新定义了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路径与形象。
18岁的张展硕以五枚金牌的辉煌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之一。密集的赛程下,他参与的五项比赛全部夺冠,在200米、400米、1500米自由泳及接力项目中展现出惊人统治力。同时,他在这场青春的绽放中刷新了一项世界青年纪录和三项全国青年纪录。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辉煌战绩,这位山东小将却保持着超乎年龄的冷静与清醒,他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舍弃一些娱乐时间”的自律。他在赛后采访中坦诚地比较自己与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特别提到了波波维奇在18岁时创造的惊人成绩。
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与不懈的追求,正是新一代运动员的特质:他们早早见识过世界的高度,故而既不自满也不盲从,只是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如果说张展硕代表了持续高光的稳定型天才,那么13岁的于子迪则堪称惊艳的爆发型新星。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为“小孩姐”的河北小将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以2分07秒41的成绩打破了由叶诗文保持了13年之久的亚洲纪录。
比赛过程中,于子迪在蝶泳和仰泳阶段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却在蛙泳环节实现反超并最终夺冠。从世锦赛到全运会,她在短短几个月内将个人成绩提升一秒多,展现出巨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于子迪还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项目和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收获了金牌,在本届全运会中共收获三枚金牌。
对于年轻运动员而言,全运会不仅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与前辈对话的契机。于子迪与叶诗文之间的纪录交替,赛后的亲切同框互动,恰是体育精神中最为动人的传承画面。
体操赛场上,15岁的柯沁沁以5金2银的成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跨组王者”。根据规程,男子17岁、女子15岁选手可以同时参加成年组和青年组比赛,这位岭南“小花”先在青年组团体、个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跳马全能(小全能)三个项目上夺金,随后又摘得成年组个人全能、平衡木的金牌。
柯沁沁6岁时被东莞体操队选中,接受专业和系统的训练。2021年11月进入省队后,柯沁沁的体操技艺日益精湛,开始在各类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2023年首届学青会上,13岁的柯沁沁一鸣惊人,拿下跳马和平衡木冠军。2024年入选国家队集训。
本届全运会上连摘五金,她保持着一种心无旁骛的平静:“我没有去看每一场下来的分数,我只管做好我自己,把后面动作做好就行了。”正如她所展现出的稳健心态,她在比赛中的最大优势也是“稳”。柯沁沁的教练评价,即便动作难度不是最高,但她的完成质量很高,艺术表现力突出。
年仅14岁的击剑小将王一然,如同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她一路过关斩将,接连挑落多位国家队名将,最终斩获一枚宝贵的银牌,也因此成为全运会击剑项目史上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之一。
赛场上,她粉色的头盔、闪动的蝴蝶耳环与精致的左手美甲,无不透露着少女的爱美天性;而当她右手握剑踏入赛道,凌厉迅捷的攻势则清晰传递出她在实力层面的强大底气。
除了焕然一新的竞技风貌,王一然还带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去年九月起,她远赴美国波士顿进行系统训练并参与当地赛事,在屡获名次的同时,也将新的技术特点融入个人风格,并更加熟悉国际比赛的节奏与裁判尺度。
王一然的破土而出,同样折射出全运会选拔机制的变革成果。以往仅对体制内运动员开放的全运会,如今增设大众组别,选手只需积累足够积分即可获得参赛资格——王一然正是凭借积分排名跻身赛场,成为中国体育开放之路上的一个生动注脚。
攀岩场上,16岁的上海小将赵一程成为全运史上最年轻的男子速度攀岩冠军,他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都比出了超亚洲纪录、打破全国纪录的好成绩。此前,他已是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获得三枚金牌的“世青赛三金得主”。
今年8月的亚洲青年锦标赛上,手握世界青年锦标赛3金的赵一程状态火热,一路闯进争金决赛,结果却因为抢跑失误而败北。“(失利)不是件坏事,这场比赛可以鞭策我,让我看到我依旧有很多缺点,我不是无敌的。”彼时他如此分析道。
在本届全运会的舞台,他虽然在预赛阶段出现了失误,但随即就进行调整,并在之后的比赛中都稳住了阵脚,最终以滴水不漏的表现带走了沉甸甸的金牌。
纵观第十五届全运会,00后运动员已从点缀变成主角,从冲击者变成中坚力量。他们不再是被单一模式塑造的运动员,而是有着独立思想、鲜明个性、国际视野的竞技者。正如陈妤颉被问及下一个目标时的回答——“我不给自己设限”,这或许就是这一代运动员最鲜明的精神写照。在这些少年新星集体闪耀的光芒中,我们依稀看到了中国体育未来几年的轮廓与走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