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蔡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投诉称,6月11日他通过滴滴出行预约了一辆网约车,下车时司机突然加速导致其被拖行,造成双腿受伤,其手机、智能手表损坏。
事发后,蔡先生当场拨打110报警,并在海淀区永丰派出所民警的建议下拨打122反映了情况。事后,蔡先生多次联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要求赔偿损失,但滴滴出行认为无法证明事件系司机责任造成,无法全部承担蔡先生手机维修费用,可申请200元作为补偿。
接到蔡先生投诉后,澎湃新闻致电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司机在蔡先生下车时有加速行为,且无法证明蔡先生的手机损坏是因为被网约车拖行导致,故拒绝赔偿手机维修费用。
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

滴滴出行订单。投诉人提供
男子称乘坐网约车时被拖行,致其双腿受伤手机损坏
据蔡先生介绍,6月11日下午3时24分,他使用滴滴出行app在北京市海淀区翠北家园北门呼叫网约车。蔡先生称,由于他当天有急事在身,司机抵达上车点的时间本来就比预计等待时间晚了,加之行车过程中,司机行车速度较慢,他便一直在催促司机,原本17分钟的路程走了24分钟。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司机跟在一辆公交车后面开始减速。
“我喊司机,告诉他可以停车了,就在我打开车门要下车的时候,司机又突然加速了。”蔡先生称,司机加速时他尚未完全下车,导致他被汽车拖行了一段路程,其间他多次呼救但司机并未停车,直到他被拖行几秒后甩出车外司机才停了下来。

投诉人受伤情况证明。投诉人提供
据蔡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他双腿有明显擦伤,手机和智能手表也已损坏,“后续手机维修花费2698元”。
蔡先生说,事发后,他当场拨打110报警,永丰派出所民警随后赶到现场,但表示此事件归交警队管辖。蔡先生随后在派出所民警建议下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热线电话)反映了此事。
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队温泉大队民警赶到现场对事件进行调查后称,由于事发时网约车前面的公交车遮挡了监控,因此监控并没有记录到蔡先生开门瞬间的录像,无法判定司机是否加速。
据温泉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简易程序)》显示,网约车司机马某称,事发时他提醒蔡先生等车停在路边不影响别的车辆通行时再下车,蔡先生不听提醒拉开车门导致其倒地受伤。蔡先生则称车辆抵达目的地后,他告知司机就在此处下车,但他拉开车门右脚刚接触路面时,司机突然加速,自己多次提醒司机停车未果,最终被甩出车外受伤。

投诉人手机损坏情况。投诉人提供
回应:无法判定事故系司机责任,愿赔偿200元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并未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但称当事人对损害赔偿有争议的,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蔡先生称,6月11日下午4点34分,他联系滴滴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据蔡先生提供的录音显示,滴滴安全员承认蔡先生在网约车到站后多次喊停,并指出其言辞较为激烈。蔡先生则表示这是因为此时自己正在被拖行,并要求滴滴安全员核查司机在他下车时是否进行过提醒。
录音中,滴滴安全员表示蔡先生可以将财产损失情况和伤情图片上传到平台专门链接中,平台在核实过后会告知处理结果,并表示愿意配合警方调查。关于财产损失赔偿的问题,滴滴安全员表示蔡先生可以优先找责任方索赔,在责任方拒绝赔付的情况下平台会酌情申请补贴。
6月13日,蔡先生前往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进行线下交涉。“滴滴工作人员记录了我的手机受损情况,向我保证这个周末会让司机接受线下安全培训,并答应会在下周给我反馈结果。”蔡先生告诉记者。

投诉人的手机维修证明。受访者 提供
6月16日,蔡先生再次致电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安全员表示,平台通过内部核查并未检测出司机在蔡先生下车时存在加速情况,如果蔡先生坚持认为司机加速给他带来了不良体验,平台可以和司机线下约谈,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其服务质量,“平台在与交警对接后认为,无法根据测速判断出司机有加速动作,针对蔡先生提供的财产损失证据,平台表示无法承担全部手机维修费用,可以申请200元作为体验补偿。”
蔡先生则认为,滴滴出行在该起事件处理过程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欠妥,予以拒绝。
接到蔡先生投诉后,澎湃新闻致电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蔡先生曾多次以乘车时受伤为由要求滴滴出行赔偿,公司已多次表示向其赔付200元作为体验补偿;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司机在蔡先生下车时进行加速,且无法证明蔡先生的手机损坏是由乘坐网约车被拖行导致,因此拒绝赔偿手机维修费用。
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